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自我檢討-讀書方法

是時候來個自我檢討了

1. 10-24-7法則:上課完10分鐘內複習一次,24小時內再複習一次,7天內再複習一次
2. 讀數學重在自己實際走一遍,包括自己教自己、教別人、寫習題、遮住定理的證明自己證一次

這幾天和一些人討論讀書方式,回想了一下自己大一和大二的讀書方式,跟現在比起來是差到不行(當然成績也沒有比現在好)
微積分、高微、代數:上課抄筆記,下課就不理它,直到要交作業的前一刻才開始寫作業
線代:上課抄筆記,下課就不理它,反正老師也沒出作業就乾脆不寫作業,直到演習課小考前才複習上課筆記
機率統計:蛤?
離散:上課抄筆記,下課就不理它,反正老師也沒出作業就乾脆不寫作業,連小考都沒有,那就期考前再讀吧

現在的讀書方式比以前認真很多
微方、複變:上課抄筆記,下課等老師出作業,雖然老師沒有說要交,但是作業一指派就盡快完成
數值:上課抄筆記,下課暫時不理他,但不像以前等到deadline前一刻才交作業,平時有空就在寫了

看來我們不能挑戰自己的長期記憶啊
學數學不僅重觀念,也重實際操作,也就是說寫習題是必要的
可是如果上課完隔很久再寫習題,東西差不多忘光了,這時候還要翻筆記什麼的才有辦法寫習題,反而浪費了許多時間
不如上課完就立刻(沒辦法立刻的話,頂多3天內)動手練習,趁還很有印象的時候就操作一遍的話,不僅習題很快就可以解決,也可以加深印象,就算過一週,忘記的程度也不會比沒寫習題多
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第一次複變期中考我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準備就能考得滿意的原因

另外,雖然蔡東和平時上課屁話滿多的,但是有時候也會講些很有道理的話
他說學數學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別人或教自己
在教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檢視自己到底理解了多少
沈老師也曾告訴我們,把課本講義筆記蓋起來,自己講一遍老師教了什麼東西,然後再翻開來看看自己講的跟筆記差多少
他說他以前甚至讀書時先把定理的證明遮住,自己證一遍,證不出來再看書上的證明,這樣有時候還會發現自己的證明比書上的漂亮

不過這些讀書方法可能是建立在我這學期跟上學期都這麼閒的情況下才有效,不曉得對其他時間不夠的人是否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