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某些段落,這也是為什麼我大推這本書的原因。
我喜歡數學,是因為比起記憶的東西,我更喜歡思考,數學並不是要喚起陳舊的記憶,而是要拓展新的發現,記憶性的東西就只能死記,像是人名、地名、單字、元素表,沒有第二種方法,但是數學不同,只要給予問題的條件,就會像將材料和道具準備好放在桌上,勝負的關鍵不是記憶,而是思考。(僕,p7)
想想看,在算式背後都有一段歷史,當我們在讀算式的時候,就像是和無數的數學家格鬥,會花時間理解是一定的,當我們展開一道算式,就是超越了幾百年的時光;在有們面對算式時,我們都是個小小的數學家。(僕,p37)
因為我也一樣,我的話就會先往數理方面的書櫃走,無論是到哪間書店都一樣,假如是常去的書店,我連擺放的位置都會記起來,只要看一下書架就知道哪些是新書,就只是如此,我只是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情,只是花時間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為喜歡的事情抽出時間,我想任何人都一樣,希望更深入、更持續思考自己喜歡的事,所謂的喜歡就是這麼一回事吧。(僕,p94)
當你認真追求喜歡的事物時,就會得到分辨真偽的能力,總有一些喜歡大聲嚷嚷,或是故作聰明的學生存在,那些人想必習慣表現自我、非常重視自尊,倘若養成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的習慣,會去了解事物的本質,就不需要那麼強調自我了,即使大聲嚷嚷也不會懂遞移公式,故作聰明也解不開方程式,無論別人怎麼認為、無論被別人說什麼,都要思考到自己能接受為止,這是我認為相當重要的事,追求喜歡的事物、追求事物的本質。(僕,p94)
一看到算式就停止思考的人非常多,在思考算式的內容之前就完全不想去碰它。當然,難的算式本來就不容易懂,但是就算完全不懂,也應該要想「到這裡為止是我知的,從這裡之後是我不知道的」。當人說出「沒辦法」的時候就會停止理解、停止思考,接著會找藉口說算數學又沒有多大用處,結果以後就一定會從「因為沒用所以不讀」變成「就算有用也讀不懂」,學數學時不能有酸葡萄心理。(僕,p193)
解問題時的心態就類似使用不等式來評值算式的大小,不一定每次都會像等式一樣馬上得到答案,而是像「從現在知道的條件來判斷,答案會比這個大,但是會比那個小……」之類的。使用自己到目前為止能使用的方法,慢慢地接近答案,並不一定會一下子全盤了解,在知道的地方先釘下楔子,再用鐵撬慢慢地移動岩石,也就是用已知的鑰匙打開未知的門。(僕,p194)
學長說了「數學是超越時間的」,歷史上有許多數學家研究過二進位,於是才有現代電腦的誕生,而「數學是超越時間的」這句片語也留在我的心裡。舉例來說,在十七世紀研究二進位的萊布尼茲並不曉得二十一世紀有電腦的事,雖然他已經去世了,但是學卻超越了時間活著,並傳達給現代的人……我從學長的話裡感受到這件事情,啊,沒錯,我真心地認為覺得數學是可以超越時間的。(蒂德菈,p259)
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以及壯大的時間之流中,數學家們不斷地尋找著各種問題的解答,在這中間,毫無斬獲地結束也是常有的事,但是這樣就要說尋找是沒有意義的嗎?當然不是,不去尋找就無法得知是否能夠找到、不實際去做怎麼得知是否能夠做到……我們是旅人,或許有疲倦的時候、或許有迷路的時候,即使如此,我們仍然會繼續旅行。(米爾迦,p284)